“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哪些信號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王宇、姚均芳)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和解決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宏觀調控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我國貨幣政策近十年來首次提出“適度寬松”。與以往相比,這一提法釋放了哪些信號?
貨幣政策發生重大方向性轉變
“這標志著我國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轉向。”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僅從字面含義上來看,寬松是相對于從緊而言的,二者在操作方向上相反。與去年以來從緊貨幣政策相對照,這次國家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方向性轉變。
“適度寬松意味著在貨幣供給取向上,將不再是以控制供應、收縮信貸為基調,而是以對資金供給的釋放、信貸的放松為基調,最終是為了達到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目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十年前,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嚴峻的通縮壓力,我國貨幣政策以增加貨幣供應量為基調,在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我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拉動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來,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等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內涵開始發生變化,適當地回收流動性和緊縮銀根。到2007年年底,為抵御日漸明顯的通脹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
“不過,這次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不意味著信貸的全面放松,國家將在適度放松信貸的同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原則。”社科院世經所副研究員張斌說。
表明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
從歷史上看,貨幣政策的變化,始終與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凸顯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
“貨幣政策由從緊轉為適度寬松,是在傳遞國家提振經濟的信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在國內外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國內經濟已經出現了增速下滑的苗頭,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之策。
自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經營困難;同時,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向實體經濟蔓延,外需減弱使我國出口面臨新的壓力。
與此同時,工業品價格、居民消費品價格繼續回落。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0%,增速已連續6個月出現回落,通脹壓力進一步減輕。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需要采取以降息、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規模為特征的擴張性經濟政策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四萬億元的投資安排,都是國家采取擴張性經濟政策提振經濟的表現。”袁鋼明指出。
更多寬松的具體政策會陸續出臺
9月底以來,全球主要央行已連續多次采取協同降息的方式,對經濟進行擴張性干預。而我國央行也已在兩個月時間內,連續三次降低利率,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已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我國貨幣政策新基調的確立,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相應的具體措施陸續出臺。
中國人民銀行在10日召開的行長辦公會上就透露,今后將深入研究制定實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具體措施,切實做好進一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各項金融服務工作。
央行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張立群認為,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控一般都具有一定滯后周期,也不會馬上就見成效。因此預計未來還會有一系列放松信貸的政策出臺。“在具體政策操作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意味著信貸額度管理的放松,也意味著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存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空間會進一步打開。”張立群說。
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夯實基礎
“從本周一中國A股市場的表現我們就可以看出,十大舉措的出臺,將對穩定經濟增長、穩定金融市場起到重要作用。”彭興韻認為,隨著今后貨幣供應量的不斷放松,企業融資成本將繼續降低,同時銀行的信貸風險也會趨于減弱,這些都有利于企業投資信心的回升,這都最終會傳遞到經濟增長上來。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為將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寬松’前加上‘適度’二字,就是要強調信貸放松的規模不是全面放松,而是有保有壓、有所選擇。”張斌認為,“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將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這次貨幣政策的轉變更加注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短期效益和長期利益、投資與消費、促進增長和深化改革的平衡,因此會對未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有深遠影響。”張斌說。
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的十項措施也可以看出,這次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大調整,不但著眼于拉動經濟增長,更強調了夯實基礎、保障民生,體現了擴大投資與優化結構并舉。
中國人民銀行也明確表示,在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同時,央行將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工程建設、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節能減排信貸支持,同時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