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刺激政策或拉動GDP兩個百分點
高達4萬億元投資的經濟刺激方案終于在各種猜測中撩開了神秘面紗。
據新華網11月9日晚間披露,國家將以中央投資拉動國內高達4萬億元的投資規模,主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等十個方面,以進一步擴大內需。
國家發改委11月10日召開緊急會議宣布,今年第四季度將安排新增1000億元中央政府投資,用以拉動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以形成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與之相關的宏觀調控政策也進行了調整。來自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消息稱,當前將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
受此消息影響,11月10日A股放量大漲,上證綜指最終報1874.80點,漲127.09點,漲幅7.27%。當日大宗商品期貨及亞歐股市也大面積飄紅。
資金來源兩個方面
本報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該委已在10月底召開了商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內部會議,并確定了此次投資大盤主要指向港口、鐵路、能源(核電)、機場等基礎設施領域。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政府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投資總規模達4000億元;而十項保增長措施經過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額達4萬億元。并且提出“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
在資金來源上,上述權威人士向本報透露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二是增加預算內投資資金比重,“后一種指的是在正常的每年預算盤子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但具體規模多大,目前仍在商議中。”
國家發改委權威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與過去主要投向國有企業技術改造不同,這次“投資方向集中在民生領域(醫療、教育、文化等),占總資金比重或在60%”。
國家發改委11月10日的緊急會議表示,將優先安排符合投向并可以迅速形成實物工作量的在建項目,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并及時啟動符合條件的新開工項目。
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緊急落實新增中央投資等擴大內需工作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行動,通力協作,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約拉動GDP兩個百分點
按照中央政府第四季度的投資安排推算:中央投資1000億元,帶動投資總規模4000億元,即中央投資與地方和社會投資資金比例是1:3。針對這種推算,上述國家發改委權威人士指出,基于中國特點,中央財政安排和以此帶動的地方和社會投資比例,估計在1:3或3.5。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次總投資到2010年是4萬億,每年約有2萬億,去年全社會投資是13萬億,今年可能達到16萬億。按此看國家加大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總額所占比重不大,直接拉動經濟作用不大,主要是起到帶動整個經濟增長的作用。這樣做的原因是,是很多投資能拉動水泥、鋼鐵原材料需求,帶動一些行業發展,使得整個經濟平穩增長,產品銷售有出路。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這大約將帶來2個百分點的GDP刺激。”其中,中金公司宏觀經濟研究團隊測算,今年中央政府新增1000億元投資,大約能帶動當季GDP1.2個百分點。
不過,謝國忠認為,到底效果如何,還要看整個投資中多少是新增的錢?多少是既定規劃里的錢?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若刺激經濟的措施能到位,明年GDP將有可能保持8%,甚至9%的增長。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的預計則稍悲觀一些,他預計明年GDP增長或在7-8%。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在政府不削減其他開支的情況下,預計明年2萬億元的政府投資將使其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由今年的0.6%提高到明年的2.3%左右,但仍屬于可接受范圍內;為此,政府需要明年凈增發國債5000-6000億元,“更明確的拉動作用還需等到政府確定發債規模、推出財政預算之際才能匡算。”
除此之外,此次重大措施內容之一包含了宏觀政策的調整,即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對此,宋國青認為首先要講利率調整盡可能一步到位。而哈繼銘則判斷,2009年底前應降息216個基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350-550個基點,且每次降息幅度可能大于27個基點。
提前定調原因
按照慣例,宏觀經濟政策將在11月底12月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定調,而此次突然提前定調,直接與中國經濟超預期快速下滑相關,多項數據也證實了悲觀情緒的原因所在。
第一項是發電量數據,據《中國日報》(China Daily)披露,10月份發電量可能陷入同比負增長,9月份是4.8%。發電量作為測試真實經濟情況的風向標之一,其負增長是1998年5月份以來第一次。
二是10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大幅下降6.6個百分點至44.6%,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下降至41.7%,均為該指標自2005年編制以來最低。
“現在看來,此輪全球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比1998年更為嚴重,所以政府決定采取擴張性政策措施來拉動內需,”祝寶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季度GDP可能比三季度還差。
而哈繼銘亦在11月10日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此次內需的放緩比1998年更為嚴峻,因而“將四季度GDP增速預期由原來的9%下調至8%,今年全年GDP增速由原來的9.7%下調至9.3%”。
其中,四季度8%的GDP預測,已經包含了1000億元中央投資的拉動作用。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若低于8%,將產生較嚴重的就業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稱人保部)也在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展開了一系列調研,“目的想了解真實情況,尋求對策,”人保部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說,盡管目前看來就業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仍要重點關注農民工就業情況、大學生就業情況。
|